新闻动态
查“挂证”会更严!人民日报再次点名“挂证”:必须对症下药、久久为功!
当前位置: 网站开云游戏app平台(中国)官方网站 > 新闻动态 >查“挂证”会更严!人民日报再次点名“挂证”:必须对症下药、久久为功!

查“挂证”会更严!人民日报再次点名“挂证”:必须对症下药、久久为功!

时间:2019-08-13    访问量:1169

7月22日,新华社撰文,揭开消防工程师“挂证黑市“。8月5日,人民日报再次刊文,点名“挂证”乱象

面对建筑、环评、水利、会计等领域层出不穷的“挂证”乱象,人民日报提出:

1.针对跨省“挂证”等新套路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,打破信息壁垒,提升查处效率。

2.提高违规成本、加大惩戒力度,对涉事个人、企业、违规中介等全面追责,通过行政处罚、集中曝光、纳入失信黑名单等方式增强警示效果。

3.加大人才培养力度、提高从业人员待遇,吸引就业者填补人才缺口。


随着大数据、全国社保数据联网等新技术出现,打击“挂证”必然会越来越严厉,精准度也会越来越高,力度会越来越大。

详情如下:



调查发现,一些人把职业资格证放到企业换取挂靠费,平时不干活,办资质时露个面;有的网站瞄准需求,专门提供证书租赁服务;一些考证培训的广告,则干脆把“挂证”形容为“坐地来钱”……如何解决“挂证不在岗”“一证多处挂”等问题,成为一道现实课题。

现实中,“挂证”现象在会计、建筑、环评、水利等领域都存在。一些职业受到青睐,折射着相关行业蓬勃发展的态势。但也应看到,挂证人头多、在岗人数少,不仅违背执业规范和诚信原则,也影响工作效率与质量。特别是在医药、消防、监理等与生命健康、公共安全关系紧密的行业,如果因为“挂证”而造成隐患,后果不堪设想。据报道,一些行业挂靠费与风险高低成正比。事实上,人身安全、生命健康都是无价的,对于“挂证”的危害,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。
仔细推究,“用证不用人”的现象,根源于相关机构缺乏自律、片面追逐利益。相较于专业人员全职上岗,“挂证”的方式能大幅节省薪酬支出。在个别行业,由于无序竞争、打价格战,有的企业盈利能力较差,通过“挂证”压缩成本成为“捷径”。与此同时,一些从业者以“挂证”赚外快,甚至为“挂证”而考证,助长了不正之风。当然,“影子药师”“影子工程师”等问题的出现,也从一个侧面说明,一些行业的专业人才还相对紧缺或存在着地域分布不均衡,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、优化供给。

为推进简政放权、推动“双创”事业发展,近年来,国务院已陆续取消了数百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。相关举措,有效减轻了人才负担,激发了市场活力。事实证明,随着改革的深化,很多职业资格许可不再是“硬杠杠”,这大大减少了企业租借从业证书的需求,从源头上压缩了“挂证”空间。

但也应看到,由于一些行业专业性强、关涉公共利益,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并不现实。只要有需求、有利益,就难免会有人动歪脑筋、钻制度空子。因此,治理违规“挂证”必须对症下药、久久为功。

事实上,有关部门一直很重视对“挂证”机构和人员进行清理整顿。早在2017年,人社部就专门印发《关于集中治理职业资格证书挂靠行为的通知》,并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集中打击,收效显著。新形势下,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,灵活采取定期抽查、专项检查等方式,让“挂证”无处逃遁。

针对跨省“挂证”等新套路可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,打破信息壁垒,提升查处效率。此外,还应提高违规成本、加大惩戒力度,对涉事个人、企业、违规中介等全面追责,通过行政处罚、集中曝光、纳入失信黑名单等方式增强警示效果。

杜绝“人证分离”,既要用“堵”的猛药,也需要“疏”的巧劲。面对某些行业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,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、提高从业人员待遇,吸引就业者填补人才缺口。针对部分职业资格许可取消后、一些人认为职业含金量降低而导致从业人数下降的新问题,有关部门应在放宽准入标准的同时,注重优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和激励机制,让真正有才能者增强获得感,从而引导更多人从事相关行业。
“挂证”现象,损害的是职业荣誉感,伤害的是行业良性运行。惩防并举、疏堵结合,合力扫除“挂证”土壤,我们才能消除安全隐患,拥抱高质量发展。